变电站安全措施(6篇)

时间:2024-10-05 来源:

变电站安全措施篇1

关键词:变电站安全防护措施

1、引言

为使变电站投产后能够安全、经济地运行,同时为保证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关于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设计,将结合变电站的生产工艺及特点,并尽可能将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与安全的各种因素控制到最小或最低程度,为减少事故,针对其危害及危险因素,采取各种技术和防范措施,以期有效改善职工的生产劳动条件,保护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2、变电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针对某典型的66kV户外式变电站进行分析,该变电站66kV设备及主变压器布置于户外,其它设备布置于户内。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本项目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涉及人身伤害的主要为触电伤害,电缆火灾,变压器火灾、爆炸伤害等,另外还有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存在的设备事故有因一次、二次设备原因引起的开关误动、拒动而导致的停电事故以及外绝缘降低导致的污闪等。

3、安全设施设计中采取的主要防护技术措施

3.1防高压触电及电气伤害

合理安排变电站布局,严格执行设备间防火净距,以及厂区架空设备的对地安全距离。选择具有“五防”功能的高压配电装置。屋内配电装置的隔离开关与相应的断路器和接地刀闸之间应设置闭锁装置。低压配电中,照明灯及插座均设PE线,插座配电采用漏电断路器,做好接地及等电位连接。

3.2防自然环境灾害:雷击、地震、风灾

防直击雷保护的措施,户外开关场设置4根23m独立接闪杆组成联合防雷系统。变电站屋面设接闪带。防雷电流侵入的措施,每段6kV母线均装设一组避雷器;66kV每条进出线终端塔装设避雷器;6kV每条出线起始杆装设避雷器。交流屏、综合保护单元均设电涌保护器。

变电站所有设备金属构架、支架、基础槽钢、电缆钢铠、保护钢管等正常非带电金属部分均做可靠接地。各种接地装置连接在一起,接地电阻R≤1Ω。独立接闪杆接地电阻R≤10Ω。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区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基本风压按照0.60kN/m2。

3.3防充油设备火灾、爆炸

主要充油设备为变压器,严格执行设备防火净距,设置总事故油池,并定期回收。

3.4防电缆火灾

①坚持定期试验,缺陷及时处理。

②电力和控制电缆不混放。

③电缆沟不进水、进汽。

④分段阻燃措施完善。

⑤电缆孔洞必须严密封堵,穿墙两侧应刷耐火涂料。

3.5防中毒或窒息

变压器设测温装置,温度高跳闸报警,防止受热的影响,变压器油分解出废气引起中毒。

3.6防电磁污染及噪声污染

除选择的电气产品的电磁及噪声满足生产标准外,保证建构筑物、电气设备之间满足安全距离要求,主控制室等工作人员工作场所的位置选择应综合考虑,便于巡视屋外主要设备、节省控制电缆、噪声干扰小和较好朝向等因素。

3.7防止配电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

配电装置的隔离开关与相应的断路器和接地刀闸之间应设置闭锁装置。导体和电器的各项校验应符合规范要求。导体和导体、导体和电器的连接处,应有可靠的连接接头,不同金属的导体连接时,根据环境条件应采取装设过渡接头等措施。屋外配电装置架构的载荷条件,应考虑运行、安装、检修、地震情况时的四种荷载组合。远动和通信设备设有可靠的事故备用电源,其容量应满足电源中断1小时的使用要求。

3.8防污闪事故

户外设备如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绝缘子等均选用防污型。

3.9防火的安全措施

3.9.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为确保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严格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规范要求,变电站内安装一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安装在控制室、电容器室及高压配电室的屋顶,采用吸顶式安装;手动报警按钮设置在进出口适当的位置;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控制室内,采用壁挂式安装并预留RS485接口,将报警数据通过Modbus-RTU协议上传至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3.9.2建筑物的防火设计

建筑物耐火等级的规定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确定。建筑内设灭火器及避雷设施;高压配电室与相邻房间之间设置防火墙,房间门除特殊注明外均为防火门,所有防火门均朝疏散方向开启且遵循由高压侧开向低压侧的原则,满足防火疏散要求。

3.9.3消防设施

①消防原则

设计严格执行我国现行的有关消防设计规范,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并充分考虑天然气火灾特点,做到方便使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②消防对象

消防对象主要为:主控室、高压配电室、电容器室、户外开关场、变压器。

③消防方式及器材配备

根据《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GB50059-2011)本工程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采用灭火器灭火。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和消防对象的火灾危险等级和火灾类型,配置不同规格和数量的灭火器。

3.9.4应急电源

主控制室和高压配电室除设正常照明外还设有事故照明,事故照明电源引自直流系统(选用铅酸免维护电池,200Ah)逆变装置(3kVA)。

4、结论

总之,随着变电站设计的规范化,不仅要使变电站的设计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更要达到安全可靠、满足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工程的要求,为变电站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文明生产条件。因此,变电站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于以上问题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成为变电站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将在以后工作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中国电力企业.GB50059-2011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中国电力企业.GB50060-200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变电站安全措施篇2

关键词:变电站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变压器;无功补偿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和功能部分,是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电力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变电站现代化的程度逐步提高,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控制特点越来越明晰,要想确保变电站功能和安全的实现,就必须加强变电站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和对安全的管理。变电站施工上承变电站工程设计,下启变电站调试和试运行,是变电站建设和电力系统功能实现的主要阶段和主要工作。在变电站施工的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也是日后变电站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应该加强变电站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研究,做好变电站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用管理和控制的手段提高变电站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效果。本文根据变电站施工的实际经验讲述了变电站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要点,希望能够为提高变电站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水平起到借鉴的作用,达到提升变电站施工整体效果的目的。

1变电站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要点

1.1变压器安装工作质量控制的要点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性能要求认真核对施工变压器的规格、型号和技术参数。其次,检验变压器的外观、瓷件、备品和备件情况。其三,根据变压器的性能特点和设计要求展开安装工作。其四,变压器的安装过程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制定的变压器安装标准和规范。最后,变压器安装结束后,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验。

1.2高压开关安装工作质量控制的要点

首先,对高压开关做安装前的外观检查,看有无出现绝缘子应固定牢固,瓷件无破损。其次,高压开关施工误差应不大于10mm,相间连杆应在同一水平线上。其三,高压揩干支柱绝缘子应安装牢固。其四,高压开关主触头、三相触头接触应同期。最后,高压揩干触头表面应平整,接触紧密且固定牢固。

1.3低压侧母线安装工作质量控制的要点

首先,推行加装热缩管护套技术,现代变压器的母线安装一般增加了热缩管护套,这有助于对地绝缘的提高,又减少了电缆和线路间放电的可能。此外,在低压侧母排与设备线夹做烫锡处理,降低线路电阻值。最后,将母线段上各回路的电流量都引入差动保护装置,确保电力安全。

1.4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工作质量控制的要点

首先,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工作应该遵循电力工程的规范,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并结合实际负荷情况进行。其次,根据电网结构正确选择无功补偿装置安装的位置。最后,根据电力负荷的实际特点,采用整体补偿与局部补偿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无功补偿装置安装的形式。

2变电站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要点

2.1创建变电站施工安全的管理体系

建立、落实并完善变电站施工安全的管理体系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首先要将以往只重视物资投入转变为投入管理资源的局面。其次,在变电站施工过程中指导施工单位执行并贯彻各级法律、法律、政策、标准等规定,履行职责,确保落实各级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制。最后,通过科学分配安全责权和关键点控制,从源头杜绝安全事故。

2.2建立变电站施工的隔离措施

首先,明确列出变电站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其次,变电站施工现场应设置遮拦,设立足够的标识牌,防止施工人员误入危险间隔。最后,施工人员进场变电站施工场地之前,隔离措施就应该发挥作用。

2.3加强变电站施工安全相关技术的应用

在变电站的施工中,应该注意施工的特点,专业电力设备的安装是一般工程建设项目所不具有的过程,因此,需要加大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在此需指出变电站安装工程中重要的施工项目主要有下列几种:GIS(地理信息系统)组合电器的吊装、盘柜安装、蓄电池安装、变压器安装、电缆敷设。高压试验及二次回路调试,在制定施工技术措施时应详细考虑。为编制技术措施,首先要依据变电站的不同规模、地理位置、所选机型等等,对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后编制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方案,严格实现变电站施工项目从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核、批准、实施和监督的程序化和规范化,从而降低施工过程中作业的随意性。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在建设变电站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提高对变电站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继续教育、在职培训和技术交底提高变电站项目管理、施工和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他们对变电站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认同程度,提高他们从事变电站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用系统和综合的手段提升变电站施工的质量、达到变电站施工的安全,实现变电站对于电力系统的任务和功能。并且,通过对变电站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应用和总结,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变电站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经验和措施,创建具有企业和地域特点的变电站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理论,用实际的经验和总结的理论提升变电站建设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电力行业科技和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方文,蔡晶,张季超,王遇国.如何搞好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03(11)

[2]李江龙,张晓亮,陈云燕.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改造工程施工现场的过程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3)

[3]孙本森,辛洪波,杨维龙.论电力企业施工建设中的安全质量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10(12)

变电站安全措施篇3

【关键词】二次继电保护;变电站;改造工程;二次技改

随着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和变电站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工程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变电站二次技改的主要内容就是变电站二次继电保护的改造。二次继电保护能够有效提高变电站的工作效能,为分区停电、用户系统升级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探究变电站二次技改中的二次继电保护改造工程对提高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变电站技改中二次继电保护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要想保证变电站二次技改中二次继电保护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安全技术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工作任务明确、工程准备工作以及工作职责明确等方面。首先,在工作任务明确方面,主要是将任务明确的传递到负责人,并且确定各个负责人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在交代和传达工作任务的时候,要做到传达明确、意识清楚、内容详尽,除了要交代相应的工作任务内容以外,还要将相应的注意事项一并传达和交代下去,这样才能够为二次继电保护改造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工程准备方面,这是变电站二次继电保护工程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在进行二次继电保护工程施工之前,工程负责人要对相应的工作人员,如施工工程人员、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等做好管理工作,根据管理工作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工程安全管理措施等,并且制定相应的奖惩政策确保这些制度、措施的有效实施。总之,在二次继电保护工程正式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安全工作意识、完善和建立相应的工作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相关制度、措施能够落实,为变电站二次继电保护工程施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1]。最后,工程安全技术措施的最后要做好工作职责的明确工作,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工作范围开展工作,杜绝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开展工作或者是擅自改变和扩大工程建设范围,确保变电站二次技改中二次继电保护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变电站二次技改中二次继电保护改造工程注意事项

(一)协商相关的技术难题

不论是哪一个类别的工程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技术难点。在变电站二次技改中二次继电保护改造工程来说,在改造建设过程中也会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点,当遇到这些技术难点的时候,变电站工作人员、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继电保护设备生产供应厂家以及工程改造建设的设计人员要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结合各自的领域针对技术难点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并且要在工程改造施工图纸上做出相应的更改记录,为改造工程的下一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

(二)科学进行短接工作

短接工作是变电站二次技改中二次继电保护改造工程的重点。在一般情况下,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开展工作的时候首先要用钳形电流表对相关线路电流进行测量和记录,然后短接从电流互感器一侧的端子排,并用钳形电流表对短接线内的以及被短接部分的电流进行测量。当短接线内的电流与在进行短接之前的电流数值是相同的,说明继电保护的短接工作就完成了,然后就可以讲电流端子排中间的连接片打开,准备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三)保证继电保护设备的绝缘性

继电保护装置设备的绝缘性也就是整个二次继电保护改造工程的安全性。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要对新接电压回路中的设备和相关线路进行检查,确保没有出现短路问题,并且要对整个回路的绝缘性进行检测。其次,将回路与继电保护装置不带电的一端进行连接,将另一端与小母线进行连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用短接出口点的方式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传动,避免出现因走错间隔出现短接出口失误的问题[3]。如果工作人员这样操作了,就有可能会引起变电站系统中其他设施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跳闸的现象,给整个变电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最后,在确保设备绝缘性方面,工作人员还要做好继电器和插件的位置确定工作,不能出现位置错位的现象,有效提升变电站二次继电保护改造工程的安全性。

(四)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认真检查

当变电站二次技改中二次继电保护改造完成之后,要进行相应的继电保护装置试验工作,在试验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工作人员要对相应的设施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核对,确保二次继电保护装置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功能发挥。另外,除了做好设施设备的检查和核对工作以外,工作人员还要对二次线路进行逐一的恢复,确保各项操作步骤能够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4]。

三、变电站二次技改二次继电保护改造工程的监视要点

首先,要对二次继电保护装置的有效运用进行监视。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要对相应的电流、电压进行检查,然后对这些电流、电压数据进行分析,确保接线的准确性和设施设备的投入使用。在监测运行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发现了装置异常,应当停止变电站设施设备的运行,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做出相应的改进,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要对设备检查工作进行定期监视,当设备投入运行之后,工作人员如果发现了设备的缺陷或者是运行异常的时候,要及时与设备生产厂家、相关专家、上级领导等进行技术交底,并且在日后的运行过程中对该设备加强监视,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就能够根据日常监测数据和信息以及提前确定好的解决方案对设备缺陷进行有效的处理[5]。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员要对继电保护装置设施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熟练的掌握,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出现的异常,也就是要对设施设备运行保持高度的敏感度,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电力系统的持续发展,变电站二次技改中二次继电保护改造工程的相关研究也在随之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实际改造工程中,要从工程准备工作、改造工程注意事项和要点、改造工程监视工作等多个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确保变电站二次技改中二次继电保护改造工程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蓝海涛.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规范化的建议[J].智能电网,2014,(1):62-66.

[2]胡金玉,曹际华.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极性的分析[J].湖北电力,2010,(6):15-17.

[3]张剑飞.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技术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5,(10):80.

变电站安全措施篇4

关键词:箱式变电站;安装;运行;问题;措施

箱式变电站是一种把高、低压配电装置和配电变压器按一定的接线方式组装成一体的预装式变电站,称为户外成套变电站或组合式变电站。因其具有环境适应性强、体积小、结构紧凑、便于运输、组合灵活、安装方便、施工周期短、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无污染、不用维护、易实现安全自动化等优点,受到广泛重视。在农网建设、改造中,被广泛应用于城区、农村中小型变(配)电所、厂矿及流动作业用变电所的建设与改造。因其易于深入负荷中心,减少供电半径,提高末端电压质量,减少无功损耗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农村、城镇电网改造,被誉为现代变电所建设的可行性模式。

一、箱式变电站安装施工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1.基础下空间部分漏油,易引起火灾

原因:箱式变电站的基础下的空间部分未能分隔,易发生漏油事故。而装有S9型油浸变压器的箱式变电站出现变压器火灾事故时,变压器油漏进该空间引起箱变各部分着火。

措施:箱式变电站内最好采用节能型干式变压器,变压器安装间隔下空间应单独隔离起来,做成贮油池,一旦出现泄油故障由导油管导入其间,以防事故扩大。同时严禁高、低压电缆从其间通过,这样可有效防止火灾危害其它设备。

2.人员进出不方便

原因:箱式变电站的基础过高,进行相应的操作时很不方便,一些箱变的箱门对着道路开门,人员进出时不安全。

措施:箱变门不宜向道路开门。基础较高的箱变应加装相应的活动站台的悬挂环,并加装打设安全带的挂环,配置活动站台,以利进出箱变维护和操作。

3.产生潮湿和异物进入

原因:进出箱变的电缆孔及基础施工工艺孔洞较大,造成不能有效防止潮湿和异物进入。

措施:按规定要求进出箱变箱体的电缆应穿钢管,电缆管应进行封堵。同时对多余电缆应按要求盘好放在下部空间内。进入箱变基础的电缆入口也要做好封堵,特别是电缆沟缚设的电缆,应在电缆沟上沿引入箱变基础。电缆进入箱变基础的入口还应注意防水,需在电缆沟内加装自动排水设施。

4.易造成触电事故

原因:箱式变电站一般尺寸较小,有些箱变为了节省成本选用铝材质做接地导体,不按要求选用低压公共接地母线和进行连接,易造成触电事故。

措施:接地导体应使用铜导体,其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30平方毫米。接地网应深埋在1米以下,为了降低接地电阻还要加打一些垂直接地极,并应在两处以上牢固连接,箱体内部按要求做好地电位连接,创造一个等电位环境,保护箱变运行和检修安全。

5.没有加装安全防护遮栏,造成伤害

原因:箱式变电站低压部分采取接地防护,出现接地故障时应在规定时间内自动切除故障,这部分应该是I类防护电气设备;高压设备采用封闭绝缘组合电器应该是Ⅱ类防护电气设备;配电变压器装设在封闭间隔单元内,这样整个箱式变电站的触电防护应该说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但对于处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地带的箱式变电站,不但外界容易对箱变造成的机械伤害,而且出现电气故障时也很容易造成对周围的伤害。另外,如果箱式变电站的高压配电设备如果采用是的开关柜,没有配接地故障时自动切除的继电保护装置,即属于0类防护设备的情况如果没有防护遮栏就更容易造成对周围的伤害。

措施:要加装合适的安全防护遮栏。如遮栏最好为绝缘体、要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距离箱变箱体的距离要大、高度要足够、要美观,当然如果是导电体遮栏,还应单独加装接地线与接地体相连,且最好与其接地网的连接点有一定的距离。

二、箱式变电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箱变超负荷运行

原因:超负荷运行会使箱变的热量产生过多,而箱变运行中最大的缺点就是散热能力相对较差,造成热量不能及时散出去,影响安全。

措施:应高频度地监测箱变电流大小和三相负荷平衡情况,既不允许三相过负荷,也不允许单相过负荷运行。在夏天配变的负荷一般不能超过80%,在寒冷的冬天,最大负荷是可以按要求提高到额定容量运行。

2.箱变运行灵活性较差

原因:当箱式变电站负荷较小时,其运行经济性较差,还不能停止运行,因此灵活性差。

措施:箱式变电站在设计之初就应注意其安装地点和高、低压电源的联络。当负荷较小时,经核算确实使用联络电源较经济时应及时报停,切换至联络电源供电。或者在一台箱变中设置两台配变,分别装在两个隔间内,这样箱变的运行方式就比较灵活了,但需要较大的最初投资。

3.故障较多

原因:许多箱式变电站运行时间较长后积垢较多,造成绝缘子件闪络故障较多;有些刀闸出现发热故障较多,因而形成事故。

措施:根据运行环境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清扫,并定期维护检修。

4.箱变箱体存在防潮、防腐问题

原因:一些变电站的箱体底部封闭不够严密,箱体下部基础中间一般有0.6米左右深的空间,相对比较潮湿,往往造成箱体内的潮湿度较高,有的变压器隔间内为了自然通风散热,底部留有较大的网孔状通风面,加之变压器隔间的上部封闭不严,潮湿侵入高、低压开关室,这些都是造成高、低压开关室潮湿的原因。

现在选用箱式变电站箱体材质多为金属材料,铁板材一般选用的是镀锌铁板,由于箱变安装地点往往条件较差,一般运行几年后箱体底部容易出现锈蚀,一些金属器件受潮后易腐蚀。

措施:在导电部件表面均匀涂抹导电膏,非导电部件涂漆处理,箱体内放置适量的干燥剂,可有效防潮防腐。在箱式变电站箱体材质选择上,要倾向于玻璃钢等合成材料,使用运行后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5.箱式变电站箱体内外起火

原因:变电站的箱体选用钢板、铝合金板是防火的,但其钢板、铝合金板中间的填充物往往使用的是一些阻燃效果不好,或根本不阻燃的保温材料,这样就达不到阻燃的效果。

措施:箱体填充物应使用玻璃纤维、石棉或合成材料,并且需配备一定的灭火器材和温度、明火报警装置,有效地防止火灾的发生。

6.自动化水平未能发挥

原因:一些箱式变电站配置较完整的信息采集、传输和在线测控功能,但是对于用户的箱变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开发和应用,箱式变电站自动化功能未能充分开发利用

措施:箱变和一些区域性信息进行联网,统一管理,就会使资源得到优化,取得较好的整体效益。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箱式变电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是农网建设、改造和今后变电站建设的主要方向,我们要充分认识箱式变电站在安装、运行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制定有效措施,使其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完善,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DL/T537-2002高压/低压预装箱式变电站选用导则[S].国家经贸委,2002

[2]高祥,蒋奇.箱式变电站建设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电气世界,2009.02

作者简介

变电站安全措施篇5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安全措施;规范建设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A

我们国家电力市场庞大,随着大量智能变电站投入运行,智能变电站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已不可忽视。目前,我们实践智能变电站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关注点仍是各种新设备、新标准的应用,而对变电站的运维检修模式却研究甚少。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对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我们常规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安全措施已经不能满足智能变电站需求。因此,开展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的规范化建设已是当务之急,完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的规范化建设,才能保障其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一、智能变电站的特征

1.基本结构

智能变电站的基本结构是“三层两网”,其中“三层”分为:站控层、过程层、间隔层;“两网”分为: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

过程层网络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跨间隔信息的共享都是在过程层网络实现的,智能变电站内几乎所有的电气量信息都可以从过程层网络中获得。过程层设备(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以及各种智能组件则是组成过程层网络的硬件设备。

2.主要回路

目前,我国的智能变电站主要采用“直采”、“直跳”方式。所谓直采,就是合并单元通过光纤将采样到的模拟量电流、电压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后直接传递给保护装置(线路保护、主变保护、母差保护);所谓直跳,就是保护装置的跳合闸命令通过光纤直接传递给对应的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再将跳合闸命令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作用于跳合闸线圈。而其他所有信息则集成到过程层网络中。过程层网络取代了传统变电站复杂的电缆接线,每一台智能设备只需要用一组尾纤连接至过程层网络交换机,便可以采集和传输相关信息。

3.压板

智能变电站的每一台智能设备(主要是指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和保护装置)均配有“投检修态”硬压板,其他主要采用软压板形式。这样,保护屏的压板布置更加简单明了,也为智能变电站的“顺序控制”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智能设备的“投检修态”硬压板投入后,装置发送的所有GOOSE报文均带有“检修”标识,使其他所有未投入“投检修态”硬压板的设备不再处理该装置发出的GOOSE报文;同样,该装置也不再处理接收到的不带“检修”标识的报文。“投检修态”硬压板可以将检修设备和运行设备从逻辑上进行隔离,是智能变电站“防三误”最为简洁、有效的手段。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的具体方法

现阶段继电保护安全措施在实行人工安插施工标识、操作监护、误碰防范措施及防触电等操作变动不大。然而在二次回路上的操作防备事项,由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架构的变化,使其继电保护安全措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线路保护装置

线路保护装置例检时,待一次设备停电后,首先应退出相应母线保护装置中该间隔SV接收软压板和GOOSE(包括跳合闸信号和开入量信号)接收软压板。退出该间隔SV接收软压板是为了使母线保护装置在进行差流计算时不把该间隔电流计算在内,以避免检修人员在对合并单元加入电流模拟量时引起差流不平衡而导致母差误动;退出该间隔GOOSE接收软压板是为了使母差保护装置不接收线路保护装置发出的启动失灵GOOSE信号,以避免检修人员在对线路保护装置进行逻辑校验时误启动母线保护装置的失灵保护。然后将该间隔所有的智能设备:智能终端、合并单元和保护装置的“投检修态”硬压板投入。

2.主变保护装置例检的安全措施

主变保护装置例检时,与线路保护装置一样,应首先将所有母差保护装置中涉及主变间隔的SV接收软压板和GOOSE(包括跳合闸信号和开入量信号)接收软压板退出。然后将主变间隔的所有智能设备的“投检修态”硬压板投入。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继电保护装置厂商生产的主变保护装置都只提供了4对直跳光纤接口,而在我们的大多数220kV变电站中,除了主变三侧的断路器外,一般情况下高、中、低三侧可能还有分段或母联断路器,这样就必然导致部分断路器不能由主变保护装置“直跳”,而只能通过GOOSE网络进行“网跳”。这种情况下,最妥善的做法是拔掉主变保护装置的组网尾纤,使主变保护装置从物理上与GOOSE网络隔离,从而确保不误跳运行设备。

3.母差保护装置例检时的安全措施

母差保护装置进行例检时,通常情况下,一次设备均处于运行状态。因此,在做安全措施时,一定要理清楚顺序,否则就会导致母差保护装置误动。首先,应将母差保护装置的“投检修态”硬压板投入;其次应将保护装置的功能软压板(差动保护、失灵保护)全部退出;最后按直跳、组网和直采的顺序拔掉母差保护装置的所有尾纤。与线路保护装置和主变保护装置不同,检修人员在对母差保护进行逻辑校验时,只能通过继电保护试验仪向母差保护装置加入电流、电压量和开入量(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位置)信号;由于不能进行带开关整租试验,要验证母差保护动作的正确性,也只能通过继电保护试验仪采集保护装置的直跳开出量。因此,需要拔掉母差保护装置的所有尾纤。

三、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安全措施规范化的建议

1.“投检修态”硬压板

在智能变电站安全措施中“投检修态”硬压板非常重要,它是实现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逻辑隔离的有效手段。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检修过程中,很多检修人员为了方便,都是采用直接拔出光纤的方法来做安全措施。这种方法虽然是最简洁、有效的,但同时也有很多弊端(下文将详细说明)。另一个原因是,部分厂家的继电保护试验仪设置检修态的操作过程烦琐,导致检修人员对使用这种方法非常抵触。我们希望继电保护试验仪的生产厂家改善程序,尤其是对于检修态的设置,最好是在主界面设置一个明确的检修态选项,且不需要重复设置。当检修人员选定为检修态时,使得每一次从SCD文件中导出的任何CID文件都自动带有检修态标识。这样,才能使“投检修态”硬压板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

2.拔除光纤

在智能变电站中,由于GOOSE网络的建立,使得我们如果不拔出光纤,就不能实现检修设备和运行设备的物理隔离。而为了使安全措施更加可靠,我们必然会频繁拔出和插入光纤。由于尾纤接头和设备光口十分脆弱,反复的插拔光纤必然会增大光衰甚至使光回路中断,给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隐患。所以,如非必要就尽量不要使用这种方法。

3.各软压板的投退

投退各项软压板能够为检修设备和运行设备之间提供逻辑断开点。到目前为止,各软压板的功能、定义和命名还没有统一的规范,不同厂家的设备在软压板的设置上差异很大,而且大多数软压板的命名笼统,导致检修人员和运维人员操作极为不便。由于不能准确掌握每一个软压板的功能和作用而导致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去年,某220kV变电站220kV母差保护装置在例检完成后,投入软压板的过程中,由于运维人员操作不当而导致母差误动。在此,我们建议各厂家将软压板的名称及功能进行统一规范,尤其是重要的软压板要特别标注,从而防止检修人员和运维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因个人理解的偏差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智能变电站的运维和检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不同厂家的设备对软压板命各不相同,导致运维人员和检修人员操作困难;(2)运维和检修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力量较为薄弱。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在设计、制造、施工及运维、检修方面统一标准,从而形成标准的安全措施作业规范。只有标准的作业规范形成后,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检修和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这也是保证智能变电站运维和检修工作安全,推进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智能变电站是电网改造的大势所趋,其继电保护的安全措施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排除一切障碍,使其不断完善,从而推动智能变电站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蓝海涛.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规范化的建议[J].智能电网,2014(1):33-34.

[2]戎俊康.浅析智能变电站建设对继电保护工作的新要求[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77-78.

[3]叶刚进,戴世强.智能变电站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策略[J].智能网,2014(2):133-134.

变电站安全措施篇6

【关键词】危险点;查找;控制措施

一、引言

危险点是指在生产作业中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境,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机器设备和作业人员,违反安全规程的不规范操作及习惯违章等。

一般而言,危险点的生成有下列几种情况:1.伴随着作业实践活动而生成;2.伴随着特殊天气变化而生成;3.伴随着设备制造缺陷而生成;4.设备检修、维护不周而生成;5.习惯性违章作业而生成。

因此,危险点具有客观实在性、潜伏性、复杂多变性、可预知性四个特征。

所谓危险点预控法就是对电力生产中每项工作,根据作业内容、工作方法、作业环境、人员状况、设备实际等进行分析,查找可能导致人为失误事故的危险因素,再依据规程制度,制订防范措施,并在生产现场实施程序化、规范化作业,以达到防止人为失误事故发生的目的。危险点是一种诱发事故的隐患,如果不进行治理和防范,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就有可能演变为事故,事先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就会化险为夷,确保安全。危险点预控,正是这样一种积极预防的有效方法。以220kV祁州站为例:

220kV祁州变电站于2005年12月投运,属河北南部电网、地区电网(枢钮)变电站之一。

本站设有220kV、110kV、35kV三个电压等级,目前装有有载调压120000MVA主变压器2台,220kV出线4回,西北方向271出线与车寄220kV变电站相联,正北方向272、273双回与500kV清苑站相联,与东北方向274出线与蠡县220kV变电站相联;110kV出线8回,分别向伍仁桥、东河、药城、安国电铁110kV变电站供电,其中寄祁线173为与车寄158电源联络线;35kV出线2回,主要向安国县谢庄乡及常庄乡供电;设35kV电力电容器8组,容量共56kVAR。220kV祁州变电站安全运行至今。在这期间运维人员精心维护设备运行、一丝不苟的进行倒闸操、严控现场安全措施,取得了骄人成绩。其中危险点预控对于安全运行工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祁州站建站伊始,最大的危险因素有

1.运行人员对设备不了解。

2.很有可能因设备验收不到位、留有死角,为以后的运行带来隐患。

3.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两点,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在工区领导的支持下,运行人员提前2个月进驻祁州站,制定学习计划,实地了解设备参数,组织学习设备说明书,提前掌握操作要领,并同时开展操作演练,遇有问题积极向施工技术人员请教,使大家的运行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对安全投运充满了信心。对新设备边学习,边验收,边监督施工质量,尤其在履行设备交底手续,要求交底方将设备的性能、工作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应急处理等方面作详细的交代,还将平日积累的问题、疑点提出,由对方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进行现场录音,经汇总后,将有关信息,收录现场运行规程。在此期间,我们检查出的问题,及时通知施工监理,进行整改,如:220kV开关端子箱二次交流分段回路错接线,端子箱封堵不严,电缆沟进水,刀闸辅助接点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在现场熟悉设备过程中,偶然发现由于厂家设计原因220kV开关汇控柜内有跳闸继电器,实验按钮暴露在外,用手轻轻一碰,就导致开关跳闸,施工方表示无能为力,我站值班员开动脑经想办法,将掉闸继电器封闭,并在做了提示标识,以防在设备投运后,由于在运行人员维护该开关时误碰,或检修人员误碰造成严重的电网事故。这一举措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如图1所示。

三、变电站运行期间危险点预控

祁州站正式投运后,同志们在危险点的查找及预控工作丝毫没有放松,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危险点伴随着作业实践活动而生成,伴随着特殊天气变化而生成;伴随着设备制造缺陷而生成;设备检修、维护不周而生成;习惯性违章作业而生成。因此我们狠抓了危险点分析,顺藤摸瓜查找查找出现危险点的根源既危险源,形成一种制度,一种必不可少周期工作,每个月利用安全活动日,进行危险点分析、查找危险源、并进行危险点预控工作,超出自身能力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级汇报,力争早日解决,消除危险源,从而减少危险点的出现。全体值班员在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

1.误操作预控

(1)在倒母线操作前,投入单母线方式压板。操作完成后,投有选择。录入《现场运行规程》,并在现场警示,如图2所示。

(2)倒母线操作,拉合母线刀闸时,检查对应的PT电压和母差切换动作正确。录入《现场运行规程》;倒母线时,防止运行间隔漏到:除检查母联开关负荷电流为0。还委派专人对操作后的母线进行专项检查。录入”三措一计”

(3)防止PT反送电:1)用倒闸的方法将故障电压互感器停运。2)需要带另一条母线负荷时,应采取跨接的方式。不许将两台互感器二次并列。录入《现场运行规程》

(4)防开关误跳闸:220KV开关检修时,应退出其失灵启动压板。同时将母差跳该开关出口压板退出。录入”三措一计”。

(5)防充电保护误动:对母线、线路、开关、主变充电完毕后,立即退出充电保护压板。录入《现场运行规程》并现场警示警示,如图3所示。

(6)直流系统,可谓变电站的神经中枢,因此防止设备出现误操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直流系统出现异常和事故时,正确操作、快速处理,是保证电网运行的关键,为防患于未然,我们将了“直流系统运行及异常处理方法”张贴在直流屏上,用于规范和指导直流系统的维护和事故处理,如图4所示。

同时我站对直流回路的每个开关,都进行了标识,主要内容:回路名称、电缆编号、电缆走向、开关容量等基础数据,是值班员一目了然,即防止了错拉开关,也便于直流接地查找。如图5所示。

2.设备危险点预控

(1)防止站内杂草、杂物被大风刮起,在成开关接地、短路。措施在巡视设备过程中,站内要保证干净、整洁,随手将刮进站内的塑料带等杂物,进行清理。列入《大风天气作业指导书》。

(2)防止引线断股接头发热,引线线夹、开口销子脱落,设备瓷质部分受损等隐患发生,制定和落实了相关作业指导卡,严把巡视关。

(3)针对当时设备缺陷,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切实可性措施,防止发展为事故,必要时人员驻站,开展特巡。

(4)认真学习事故通报:分析事故原因,结合集控站实际情况,举一反三,吸取事故教训,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祁州站坚决贯彻上级下达的各项反措要求,在省公司下达了《220kV主低压侧故障防范措施》后,积极相应,将主变低压侧设备、及站外35kV出线架构的巡视列入了作业指导书,将35kV线路故障处理的注意事项,录入了《现场运行规程》。配合班组,进行了主变低压侧、及电容器绝缘改造,大大降低了主变受危害程度。

(5)雷雨季节,加强对避雷器的巡视检查,防止因为避雷器故障,造成停电事故,将避雷器相关数据,在现场进行张贴,便于运行人员对比、核查,及时发现异常。如图6所示。

3.工作现场安全预控

(1)结合大修(改造),针对性预控。年度大修(改造)是变电站倒闸操作、工作票执行较为集中、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也是安全运行的关键时期。大修(改造)预控主要包括在大修(改造)开始前,积极配合检修部门对变电站进行摸底,了解设备的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周密安排计划,做到“人员、工器具、备品备件”三落实。利用班组会,讨论三措,做到“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明确,对需进行技改的工作进行重点学习;明确三措中本次大修(改造)主要存在哪些危险点,如何加以防止或消除。

(2)大修(改造)期间每值在相关记录薄册中注明每天所需接地线的数量及装设地点,从而保证在恢复操作时不至于因遗漏接地线而造成带接地线合闸。同时也可利用大修(改造)对平常难以整改的隐患进行整改。

(3)小型现场工作,也要多方面考虑,如:我站C36电容器组检修,由于35kV设备区,设备密集,工作人员距离运行设备比较近,因此,尽量避免操作与C36相邻电容器开关出C35、C37,防止作设备发生以外伤及人身。可采用调节主变有载调压装置调节系统电压。

4.变电站无人值守后的危险点预控

(1)变电站值班员撤离,首先面对的是变电站的安全保卫工作,因此,我们加强了门卫教育,制订了严格的巡查、门禁及登记制度未经运维班班长同意,变电站大门严禁开启。考虑到各站门卫人员配置及身体健康情况,要求各站与每天8:00准时向运维班报平安。

(2)蠡县运维班管辖2个220kV变电站10个110kV变电站,点多面广,人员对设备及小区电网运行方式不熟悉,设涉及倒闸操作的有关设施不能熟练运用,给安全运行工作带来隐患。我们前前后后相继制定了各站全面的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所辖站设备的运行维护和倒闸操作,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人为误操作的发生。

(3)蠡县运维班所辖刘铭庄、辛兴、留史、西演、南庄、博野、程委、药城、东河、伍仁桥共10个110kV站,分属蠡县供电小区、祁州供电小区两个供电小区。无论哪一条联络线路或哪一台110kV开关、主变出现异常,都将对两个供电小区的方式造成影响,甚至波及高阳、车寄供电小区造成大面积停电,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分析,值班员对电网方式变化、异常及处理不清楚。为防范电网事故处理过程中的人为误判断、误操作,我们创建了《建立蠡县运维班电子版电网风险辨识系统》,利用各站电子版一次系统图,开发一个软件,把各站每一个110kV线路、110kV开关、母线、主变出现异常后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处理方法及启动的预案输入到每一个设备中,只要打开我们做的一次模拟图,把电脑鼠标点到每一个设备,就会出现这个设备出现异常后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处理方法及启动的预案,一目了然,非常清楚,事故处理时不用查找资料,节省了时间。在日常的学习培训中,更加方便,提高了培训效率,也提高了大家学习的兴趣。建立实施分为3个步骤:①绘制小区电网接线图,汇总风险辨识基础数据;②修订事故预案,完善处理方法;③利用HTML语言,建立电子版风险辨识。此项创新已获得保定供电公司QC小组活动三等奖。

四、充分运用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

1.资料统计:82%的事故原因是习惯性违章,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起作业的因素,因此,规范人的行为是实现人为失误事故控制的关键。

2.通过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一整套安全保证制度,建立全过程的用人激励机制,可保证预控体系的顺利实施。

五、结论

通过多年的运行的积累,从危险点分析、危险源查找,到预控措施的落实,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目的,就是从可能发生的后果来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危险。讲“危险”比讲“安全”更直观具体,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更易被人理解和接受。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纠正习惯性违章,增强自我防护能力。更有利于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从而进一步使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可控、在控。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变电站安全措施(6篇) 】相关文章:

护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理2篇) 2024-09-14

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9-04

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8-26

幼儿园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范 2024-08-14

售后客服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 2024-08-02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预案(6篇) 2024-10-05

变电站安全措施(6篇) 2024-10-05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6篇) 2024-10-05